登录
验证码
点击框内文字输入验证码

    茶膏的历史及制成

    茶搜搜小皮茶资讯8年前

    宋·茶膏形成期:  


    茶膏真正形成于宋代。制茶业在宋代空前繁荣,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比较重视,他们也认为茶叶中出现的“膏”,是茶膏的珍品。宋朝蔡襄(公元1012年—1067年)在他著述的《茶录》中描述:“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,故有青黄紫黑之异”。此处的“珍膏”指的就是茶膏。


    宋徽宗(1082——1135)


    《大观茶论》有载:“茶之范度不同,如人之面首也。膏稀者,其肤蹙以文;膏稠者,其理敛以实。”徽宗对饼茶制作中“珍膏油其面”犹为重视,认为“膏”的好坏是鉴茶之标准。



    宋代茶膏制作工艺:


    宋代的《北苑茶录》中记载的宋代建安茶膏的制作,与唐代相比发生了细微的变化,多了拣择,还要加以洗涤,然后蒸一道,之后是榨,也就是去水分。当时有个专门的制茶工具叫作“榨”(大小两种),把蒸过的茶叶(当时叫“茶黄”)取出,放到小榨里用水反复淋洗,然后再放入大榨中,用力榨去茶汁,这种茶汁就是茶膏了。时造建茶号龙团凤饼,精造其极。



    五代闵国时期,福建建州茶神张廷晖于北苑茶园初造腊面茶(团饼茶)“耐重儿”,其后制出研膏茶。后有吴任臣《十国春秋.闽康宗本纪》中记载:通文二年(937),“国人贡建州茶膏,制以异味,胶以金缕,名曰耐重儿,凡八枚”。(国人张延晖用茶叶制成膏状的茶饼,为了有别于其它茶类,用金丝贴在茶饼做为纹饰,这样的茶饼只有八枚进贡)茶膏名称正式出现。


    茶神张廷晖:


    张廷晖(茶神)字仲光,号三公,生于后唐初(约公元924年),张廷晖造茶有术,制造出腊面茶“耐重儿。张延晖在蒸青碎末茶向研膏茶演变发展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。宋时追封,张廷晖为“美应侯”,赐匾额曰“恭利”,勅令建“恭利祠”祀之。此后又累加“效灵润物广佑侯”,进封“济世公”。



    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(公元907~960年)在撰写《茗荈录》时,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:一种是“玉蝉膏”,另一种是“缕金耐重儿”。何为“玉蝉膏”?古人认为蝉性高洁,从汉代以来,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。取茶膏名为“玉蝉”,即喻示一片鲜嫩茶叶从采摘——揉捻——发酵——压榨——浸提成膏——冲泡出色泽、香气、口感俱佳茶饮的涅盘重生的过程。  


    编辑:茶资讯小皮

    你的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全部评论 (1)

      加载更多
  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 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二维码下方的微信公众号,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鲜的茶搜搜资讯。

      • 茶泡泡

        茶泡泡

      • 茶资讯

        茶资讯

      ZAKER阅读
      zaker

      请打开:ZAKER阅读软件,搜索:茶搜搜网,并点击关注后,即可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鲜的茶搜搜资讯。